病原生物学(考试指南)
发布于2018/9/21 16:13:59编辑:simi
单元 | 细目 | 要点 | 要求 |
一、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| 1. 细菌大小与形态 | ⑴细菌的大小 | 熟练掌握 |
⑵细菌的形态 | |
①球菌 | 熟练掌握 |
②杆菌 | 熟练掌握 |
③螺形菌 | 掌握 |
2. 细菌的结构 | ⑴细菌的基本结构 | |
①细胞壁 | 熟练掌握 |
②细胞膜 | 熟练掌握 |
③细胞质 | 熟练掌握 |
④核质 | 掌握 |
⑵细菌的特殊结构 | |
①荚膜 | 掌握 |
②鞭毛 | 掌握 |
③菌毛 | 掌握 |
④芽孢 | 掌握 |
3. 细菌形态检查法 | ⑴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| 掌握 |
⑵染色标本检查法 | |
①单染法 | 掌握 |
②复染法 | 掌握 |
二、细菌的生理 | 1. 细菌的生长繁殖 | ⑴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| |
①细菌的化学组成 | 掌握 |
②细菌的物理性状 | 掌握 |
⑵细菌的营养物质 | |
①水分 | 掌握 |
②碳源 | 掌握 |
③氮源 | 掌握 |
④无机盐类 | 掌握 |
⑤生长因子 | 掌握 |
⑶细菌的生长繁殖 | |
①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| 熟练掌握 |
②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| 熟练掌握 |
2. 细菌的人工培养 | ⑴培养基 | |
①基础培养基 | 了解 |
②营养培养基 | 了解 |
③选择培养基 | 了解 |
④鉴别培养基 | 了解 |
⑤厌氧培养基 | 了解 |
⑵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| |
①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| 了解 |
②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| 了解 |
③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| 了解 |
⑶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| |
①在医学中的应用 | 掌握 |
②其它方面的应用 | 了解 |
3.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| ⑴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| |
①细菌对糖和蛋白质的分解 | 了解 |
②细菌的生花反应 | 了解 |
⑵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| |
①毒素和侵袭性酶类 | 掌握 |
②热原质 | 掌握 |
③抗生素 | 掌握 |
④维生素 | 了解 |
⑤色素 | 了解 |
⑥细菌素 | 了解 |
4.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| | 掌握 |
三、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| 1. 细菌的分布 | ⑴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| 了解 |
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| 掌握 |
⑶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 | |
①正常菌群 | 掌握 |
②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| 掌握 |
③条件致病菌 | 掌握 |
④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| 掌握 |
2. 消毒与灭菌 | ⑴物理消毒灭菌法 | |
①热力灭菌法 | 熟练掌握 |
②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 | 熟练掌握 |
③滤过除菌法 | 掌握 |
④超声波 | 了解 |
⑵化学消毒灭菌法 | |
①消毒剂 | 掌握 |
②防腐剂 | 掌握 |
③化学疗剂 | 了解 |
四、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| 1. 细菌的变异现象 | ⑴形态与结构变异 | 掌握 |
⑵菌落变异 | 掌握 |
⑶毒力变异 | 了解 |
⑷耐药性变异 | 掌握 |
2.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| ⑴细菌染色体 | 掌握 |
⑵质粒 | |
①质粒的基本特征 | 掌握 |
②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| 掌握 |
⑶转位因子 | 了解 |
⑷噬菌体 | |
①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| 了解 |
②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| 了解 |
3. 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| ⑴基因突变 | 了解 |
⑵基因转移与重组 | |
①转化 | 了解 |
②接合 | 了解 |
③转导 | 了解 |
④溶原性转换 | 了解 |
4.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| ⑴在疾病诊断、治疗、预防中的应用 | |
①病原学诊断 | 了解 |
②临床治疗 | 了解 |
③传染病预防 | 了解 |
⑵在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 | 了解 |
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| 了解 |
五、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| 1. 细菌的致病性 | ⑴细菌的毒力 | |
①侵袭力 | 了解 |
②毒素 | 掌握 |
⑵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| 掌握 |
2. 机体抗菌免疫 | ⑴非特异性免疫 | |
①屏障结构 | 了解 |
②吞噬细胞 | 了解 |
③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| 了解 |
⑵特异性免疫 | |
①体液免疫 | 了解 |
②细胞免疫 | 了解 |
③抗感染免疫特点 | 了解 |
3.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| ⑴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| 掌握 |
⑵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| 掌握 |
⑶感染类型 | |
①不感染 | 掌握 |
②隐性感染 | 掌握 |
③潜伏感染 | 掌握 |
④显性感染 | 掌握 |
⑤带菌感染 | 掌握 |
六、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| 1.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| ⑴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| 掌握 |
⑵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| |
①基本结构 | 掌握 |
②辅助结构 | 掌握 |
2. 病毒的增殖 | ⑴病毒的增殖周期 | |
①吸附 | 了解 |
②穿入 | 了解 |
③脱壳 | 了解 |
④生物合成 | 了解 |
⑤组装与释放 | 了解 |
⑵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 | |
①病毒的异常增殖 | 了解 |
②病毒的干扰现象 | 了解 |
3.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| ⑴物理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| |
①温度 | 掌握 |
②辐射 | 掌握 |
⑵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| |
①脂溶剂 | 了解 |
②消毒剂 | 掌握 |
4. 病毒的变异 | ⑴基因突变 | 了解 |
⑵基因重组 | 了解 |
5. 病毒分类 | ⑴病毒的分类方法 | |
①据生物学性状分类 | 了解 |
②临床分类法 | 了解 |
⑵亚病毒 | |
①类病毒 | 了解 |
②朊粒 | 了解 |
七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| 1. 病毒的感染方式 | ⑴水平传播 | |
①通过粘膜表面的传播 | 掌握 |
②通过皮肤传播 | 掌握 |
③医源性传播 | 掌握 |
⑵垂直传播 | 掌握 |
2. 病毒的致病机制 | ⑴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| |
①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| 了解 |
②形成包涵体 | 了解 |
③细胞转化 | 了解 |
④细胞凋亡 | 了解 |
⑵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| |
①体液免疫损伤 | 了解 |
②细胞免疫损伤 | 了解 |
③病毒直接损伤淋巴细胞或淋巴器官 | 了解 |
3. 病毒感染的类型 | ⑴隐性感染 | 掌握 |
⑵显性感染 | |
①急性感染 | 掌握 |
②持续性感染 | 掌握 |
4. 抗病毒免疫 | ⑴非特异性免疫 | |
①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| 了解 |
② NK 细胞的作用 | 了解 |
⑵特异性免疫 | |
①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| 了解 |
②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| 了解 |
八、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| 1.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| ⑴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| |
①标本采集 | 了解 |
②标本处理及运送 | 了解 |
⑵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查方法 | |
①光学显微镜检查 | 了解 |
②电子显微镜检查 | 了解 |
③血清学检查法 | 了解 |
④病毒基因组检查 | 了解 |
⑶病毒的分离培养 | |
①动物接种 | 了解 |
②鸡胚培养 | 了解 |
③组织(细胞)培养 | 了解 |
2.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| ⑴人工自动免疫 | |
①灭活疫苗 | 掌握 |
②减毒活疫苗 | 掌握 |
③亚单位疫苗 | 了解 |
④基因工程疫苗 | 了解 |
⑵人工被动免疫 | 了解 |
⑶药物防治 | |
①核苷类药物 | 了解 |
②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| 了解 |
③干扰素及其干扰素诱生剂 | 了解 |
④抗病毒基因治疗 | 了解 |
⑤中草药 | 了解 |
九、逆转录病毒 | 1.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| ⑴生物学特性 | |
①形态结构 | 掌握 |
②基因组结构 | 掌握 |
③病毒的复制 | 掌握 |
④培养特性 | 了解 |
⑤理化性状与抵抗力 | 了解 |
⑵致病性与免疫性 | |
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| 掌握 |
②临床表现 | 掌握 |
③致病机制 | 了解 |
④机体对 HIV 感染的免疫应答 | 了解 |
⑶微生物学检查 | |
①抗原检测 | 了解 |
②核酸检测 | 了解 |
③抗体检测 | 了解 |
④ CD4T 细胞计数 | 了解 |
⑷防治原则 | 了解 |
十、其他病毒 | 1. 狂犬病病毒 | ⑴生物学特征 | 掌握 |
⑵致病性 | 掌握 |
⑶微生物学检查 | 了解 |
⑷防治原则 | 掌握 |
十一、人体寄生虫总论 | 1. 寄生虫与宿主 | ⑴寄生虫及其分类 | 掌握 |
⑵宿主及其类别 | 掌握 |
2.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| ⑴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| |
①夺取营养 | 了解 |
②机械性损伤 | 了解 |
③毒性作用与过敏反应 | 了解 |
⑵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| |
①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| 了解 |
②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| 了解 |
3.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| ⑴流行的基本环节 | |
①传染源 | 掌握 |
②传播途径 | 掌握 |
③易感人群 | 掌握 |
⑵流行因素 | |
①自然因素 | 了解 |
②生物因素 | 了解 |
③社会因素 | 了解 |
⑶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| |
①控制传染源 | 掌握 |
②切断传播途径 | 掌握 |
③保护易感者 | 掌握 |